(讯报巴厘讯)天高海阔水无垠,浮玉珍珠满目陈。7月的厦门,铄石流金,灼灼其华。在这热情的季节里,美丽的“鹭岛”迎接了一批年轻的南洋客人。2024年7月5日至1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文桥三语学校、印华三语学校、圣道学校师生们和巴厘省教育局代表在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的组织协调下,在厦门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
师生们通过讲座学习中华文明起源、了解当代中国概况、赏析优秀中国电影……学习之余,还通过观摩点茶表演、亲手制作盘香和衍纸作品、学习古琴等,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在厦门学习期间,大家也深入体验了“海上花园”——厦门人民的日常生活。同学们纷纷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厦门当地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大到海底隧道、滨海立交桥,小到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都带来了不同于印尼的体验。杨恭梵同学说:“可供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共同有序使用的道路、桥梁和地下隧道都建设得非常完善。”梁水甜同学表示:“在印尼我们经常骑摩托车或者坐车,很少有人走路。但是在中国,因为有完善便利的基础设施,人人都喜欢走路或者骑自行车、电动车,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 同学们还积极尝试使用便捷的电子支付,迅速适应并迷恋上了这种在中国高度普及的现代生活方式。
除了厦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泉州也是营员们向往已久的地方。在厦门大学组织下,营员们前往刺桐之城,跟随海上丝绸之路,探寻悠久的中外文化交流印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通过丰富独特的文物,生动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历史场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巴厘省教育局官员菲特丽女士在看到国宝级文物宋代沉船和沉船地图中标注的印尼海域多个沉船点时非常惊喜,表示一下子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印尼的关系有了切身的认知。在宗教石刻陈列馆,数百方造型独特的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石刻也让营员们感受到了各国交流对话、文明交融的历史。菲特丽女士信仰巴厘印度教,她看到印度教文化与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糅合的石刻时,不禁为学生们讲起了其中反映的印度教神话故事。这些宗教石刻加深了营员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并对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不同民族和宗教采取极为包容的政策有了清楚的理解。
泉州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有“闽南侨乡”之称。不少营员是印尼华人,其中部分师生的祖籍就是泉州。吴明珠老师激动地说:“走在这片土地上,儿时祖母讲述的一个个断断续续的故事,一下子实实在在展现在眼前。今天带着孩子们领略泉州的风土人情,倍感亲切温暖。这是回家的感觉!”
内容丰富、日程紧凑的夏令营很快就到了结束的时候。短短的一周时间,全体营员都爱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色香味俱全的中国美食、便利快捷的中国生活方式,还有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临别时分,大家纷纷表达不舍之情,相约今后一起到中国留学,不仅和朋友们一起继续在校园里自在地骑车闲逛,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中国的魅力,并把中国先进的经验带回印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千百年前,中印尼两国人民就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巴厘岛有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数百年前美丽的中国女子江菁薇嫁给了巴厘庞古斯国王,并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国文化。今年,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江菁薇文化交流项目”首次组织领区三语学校部分优秀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通过夏令营,印尼学生们从无数历史文物中了解到两国悠久的友好交往、文化交融历史,大大拉近了地理上和心理上的距离。学生们一致表示,展望未来,中印尼两国人民必将赓续千年友谊,通过“一带一路”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对话,扩大各领域合作,不断推动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