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综合讯)“中华民国台湾”是个拼凑起来的奇怪名称,意在推动“渐进式台独”,阉割“中华民国”,使其进一步“台湾化”。熟悉民进党历史的人都知道,最早把 “中华民国”和“台湾”这两个概念连接起来的是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民进党为夺取政权,消除岛内各界对其“台独”理念的疑虑, 在1999年提出“台湾前途决议文”,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民进党就 以这种遮遮掩掩的方式承认了“中华民国”。但是民进党并没有承认“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的“中华民国”,而是试图将“台湾”和“中华民国”相结合,让“台 独”可以借壳上市。
2011年,代表民进党参加领导人选举的蔡英文则将“台湾前途决议文”的论述进一步简化为“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 民国就是台湾”。但是这个说法在民进党内引起不少反对声音。蔡英文败选后,推动民进党两岸政策讨论,并在2014年提出“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 个“纪要”把“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固然”两个字拿掉,变成了“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号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样,蔡英文就 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将“台湾”和“中华民国”划等号了,党内不敢再有人提出质疑。可以说“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是“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最 终表达。“中华民国台湾”论调则是更进一步,企图将前述的“台独”论述“国号化”,将他们所称的“这个国家”从时间和空间上直接限缩于1949年以来的台 湾,从而割裂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连结。
这些年,民进党不遗余力地推动“渐进式台独”,从伙同李登辉推动地区领导人直接选 举、冻结“台湾省”、修改“宪法”,到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修改教科书、护照添加“台湾”等,不一而足。民进党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手段,逐渐把 “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台湾化”。但是无论怎么“切香肠”,民进党有两个企图始终未能得逞。一个是“正名”,一个是“制宪”。无论是“中华民国是台湾”, 还是“台湾是中华民国”,民进党都不敢直接修改“中华民国”这四个字。无论是推动“国安五法”修订,还是制定“反渗透法”,民进党都不敢直接切断两岸法理 连结。
不敢做并不代表民进党不想做。恰恰相反,越是做不到它越想做。2007年,民进党提出了“正常国家决议文”,明目张胆地提出“正 名”和“制宪”这两大目标:第一,要把“国号”正名为“台湾”,并以“台湾”的名义加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第二,要尽速制定“新宪法”,明 定台湾“国家”名称与“领土”范围,彻底摆脱“中华民国”体制。
“正常国家决议文”提出已经十多年了,民进党始终没有机会实现其设定的目标。但自去年以来,民进党借香港“反修例”风波和新冠肺炎疫情“塑造”了台湾民众的“反中仇中”情绪,借选举打击政治对手国民党。所以它觉得“正名”和“制宪”的机会来了。
今年1月1日,民进党当局领导人在“元旦致辞”中提出大陆要正视所谓“中华民国台湾”。几天之后,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又将人们所熟悉的“台湾 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号是中华民国”表述变成了“我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称自己是‘中华民国台湾’”。新的说法清晰地显示出,其开始推动“正 名”,企图将“国号”从“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国台湾”。4月1日,她又讲到“中华民国台湾”是“现在台湾人民最大的共识”。5月20日,她再度鼓吹 “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在惊涛骇浪中走过来的国家”。
这个演变脉络清晰地显示出,所谓“中华民国台湾”,不仅是两岸对抗形势下的“台独”新变种,更是“台独”分子从“台湾前途决议文”迈向“正常国家决议文”、企图推动“正名”的政治冒险。这才是“中华民国台湾”的危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