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
2020.4.24.
(九)、胡适:信心与反省。
昨天是中国的读书日,令我想起近日偶尔翻阅的胡适先生文集:《人生有何意义》,这里不想也不敢妄言人生的意义何在,疫魔肆虐、横扫千军的时刻,许多无辜生命在生离死别之际会想到人生的意义吗?真是催人泪下。但也是在此时此刻,正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分种族宗教和高低贵贱,在做着很有意义的事,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文集中有一篇胡适先生1934年发表于《独立评论》期刊的《信心与反省》,我反复读了几遍,觉得文章虽已近百年,但时下所发生的一切,还是“似曾相识入梦来”。胡适先生此文是针对一些人自煽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并且嘲笑日本是模仿成家,他因此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说:“一切创造都从模仿出来”。正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胡适先生说:“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时代,正是我们最肯模仿四邻的时代”。若说日本向中国学习了无数的好东西,他们可没有学习缠足、鸦片、八股文这些不文明行为。
又说:“我们到了今日,若还要抹煞事实,笑人模仿,而自居于“富于创造性者”的不屑模仿,那真是盲目的夸大狂了”。
我想:我们到了21世纪的今天,明明很多东西都是从模仿中再提升出来,所谓熟能生巧,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事实胜于雄辨,人类发展本来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创造,知识是无国界之分的,学习别人何耻之有?但为何在许多媒体上要一直鼓吹“自主创造”“自主研发”?如果说欲以此来建立民族自豪感,产生凝聚力,可能会适得其反,造就了一批自我膨胀的井底之蛙国民。正如胡适先生所言:“我们要指出:我们的民族信心,必须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可靠的民族信心,必须建筑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
真诚的反省自然发生真诚的愧耻。孟子说得好:“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唉,在这个很多人感到自己国家很强大的时刻,其实,危机四伏,最为危险的,恰恰就是自我感觉太好了。
我的所见所思,不一定正确。毛主席说:“牢骚太盛防肠断”。但我们最起码还是要有一点信心,播了种的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决不至于白费。
人生的意义就是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有理性,不人云亦云,有爱心,不做愤青更不做愤老。
(十)、民以食为天
避疫在家,把门关上,好些朋友都变成了大厨师。在这里特别推荐“老干妈”辣酱,确实美味。前些日子听朋友的话,把绿豆、薏米、黑糯米煮成一锅,我称之为三国粥,也是近墨者黑的典型,小小一把黑糯米,就让白净的薏米全黑了,可见环境不好容易让人污化。虽然说咖喱可以免疫的传说已成过去式,但下饭还是很可口的,至少是有口福。至于木薯,我记得这是印尼马都拉人的主食,便宜又很有饱腹感,而且马都拉人不论男女都很勤劳粗壮,不知木薯是不是也有一份功劳?按道理分析,在疫情乌云笼罩下,住在农村应该会比大城市安全一些,因为印尼没有冬季,万物天天竞长,容易获取食物,木薯,一公斤才八千盾(4元人民币),是大米的半价,这还是经过转手的零售价。
说到做饭煮菜,我一定会想起母亲,记得她跟我说过,下厨煮菜煲汤不必太拘于一格,因为一种食料能自成一家,多种凑合也能成为一道美味,各人喜欢就好。有些菜式比如鱼翅,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味道,都是靠了别种材料撑托起来的,就像有的人是靠浑水摸鱼起家的。这些话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思念父母亲,总觉得父母亲如果有机会受更好的教育,也许会成为哲学家。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明天就是母亲的十三周年忌日了。妈妈,我好想念您,无论是音容笑貌、还是行为举止,想念您的所有一切一切。
为了不让归乡人带疫病回家,雅加达昨天开始封城,所有航班都已停飞,人们真的是被困在“围城”里了,不管你想冲进去还是冲出来,都是危机重重。感觉也是被隔离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上了,闭目想象着四周围绿波万顷,却没有一丝如在巴厘岛海滩边看海的心广神悦。因为总在担心那些失去生计的贫民,也担心好些城里的朋友,店都停业了,长期以往,难道“一夜回到解放前”?还有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的印尼政府,大家如何一起平安渡过这个漫长的斋戒月啊?解决疫情带来的困境靠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