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综合讯)美国大选即将尘埃落定,特朗普(Donald Trump)没有延续4年前的奇迹。这一大选结果也让特朗普成为20世纪90年代老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连任失利以来,第一位无法连任的美国总统。对特朗普中国人有着复杂的情感,舆论场上不少声音希望特朗普能够胜选,理由是他的“疯狂”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对于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有着莫大的助益。那么,过去4年来特朗普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呢?
特朗普的出现证明,至少有两点中国最高领导层的谋划是正确的。
“制造强国”
2015年李克强内阁披露中国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并首次提出制造强国十年计划,即“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此之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相当于美日德三国之和。但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两头在外”情况较多,工业大国并非“工业强国”。
尔后,特朗普即对此发动了对华贸易战,试图从根本上摧毁北京抢占世界科技优势的企图,逆转中美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公司销售零件。这一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美贸易战的标志性事件。
就在美国封杀中兴后的第三天晚上(4月18日),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大楼内连夜召开了一次形势通报会。当时,中国国产CPU芯片“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等中国专家、官员等一同出席,回应中国芯片遭锁喉后应该怎么办,要不要恐慌等。
胡伟武当时面对一份“惨淡”的表格承认中国国产芯片的落后,“芯片制造工艺一般讲与世界水平还差两代”,但仍然表示,“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国产芯片并不是一无足取的”。
这份表格显示,在中国的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内存设备、显示及视频系统五大系统中,涉及到的服务器、个人电脑、工业应用、可编程逻辑设备、数字信号处理设备、移动通信终端、核心网络设备、半导体存储器、高清电视、智能电视等产品领域,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核心集成电路芯片国产率为“0”,即便是国产率最高的移动通信终端处理器芯片,这一数字也只不过是22%。
中兴事件随后因为中兴的妥协而暂告结束。尽管它刺激了中国朝野的反思,但很显然中国社会上下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认识仍然并未统一,对“中国制造”抱着或“妄自菲薄”或“狂妄自大”的态度,其中将中兴事件当作是微不足道个案者大有人在——人们依然没有嗅到大战即将来临的味道。
当年的3月份,《厉害了我的国》上映大受追捧。在发生中兴事件后,《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泼凉水”道,“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本来是常识,不是问题。可是,国内偏偏有一些人,一会儿说‘新四大发明’,一会儿说‘全面赶超’、‘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算得有整有零,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非说自己有完全、永久产权。如果只是鼓舞士气也就罢了,可麻烦的是,发出这些论调的人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这就成了问题。”
但刘亚东的“呐喊”也并未唤醒太多人,中国要不要担心仍然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甚至到华为危机初期,舆论普遍对中国的被动处境将信将疑,出招“稀土战”“关税战”“B计划”反制的建议层出不穷。
2018年12月1日,全球5G技术领跑者、中国通信巨头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随后特朗普政府对华为5G技术阻击公开化,直到今天华为依然因为美国“断供”而经营困难,被迫降低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
与此同时,海康威视、大疆无人机、中芯国际等其他中国高科技公司也被特朗普纳入定点打击范围,一度身陷险境。
有人说,中国高科技企业遭特朗普盖因高调的“中国制造2025”,但是这种认识似乎过去肤浅。事实上,鉴于中国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比如说在5G技术上的影响力,已经深刻威胁到美国的地位,即便“中国制造2025”计划不存在,中美的利益冲突都不会消失。
中兴事件后,中国放低了“制造强国”的调门,甚至“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消失在官方文本中,但是中美关系并未因此而缓和——当然,大约特朗普政府也不会当真认为中国会放弃在高技术领域的雄心,中国不会永远甘于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水平做附庸。
所以,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仍然通过了一份将科技创新列为首位的“十五年”远景目标计划,并蕴含着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
所以说,特朗普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封杀”显然让中国朝野更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在全球产业链的真实位置,看到了本身的脆弱性,以及与欧美国家的差距。所幸的是,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这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足以消解外国技术封锁和关税打压。
“扩大内需”战略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重挫。在此背景下,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将顺势将“扩大内需”视为救命之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事实上,北京没有将其视为“权宜之计”,为什么呢?
其实,新发展格局是更早前经济结构调整等观念的进阶版,国内消费早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而不是对外贸易。据中国官方统计,2019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而后疫情时期,内需也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主力。
这也正是特朗普对华关税大战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利用关税工具等打打停停,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直到今天特朗普折戟美国大选,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仍然在纠结中。
诚然,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拥有相当的依赖性,而特朗普数轮关税“大棒”导致中国对美出口数据锐减(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为4,784亿美元,2019年则为4,187亿美元,锐减将近12.5%),中国企业尤其是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受打击。
不过,一方面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超过6%的经济增速,另一方面则主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贸易战更坚定了北京的决心。
总之,于中国而言,这场“贸易战”一下子使得已经陶醉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美梦中的中国朝野更加清醒起来。特朗普以及美国政府原本期望通过贸易战扭转美国的颓势,遏制中国的崛起,但结果并未如其预期。中国不仅顶住了贸易战的打压,而且让其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器,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供应链“自立”已经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