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电)作为一直以来服务中国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各中小银行迎来了“弹药补给”。
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会议指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发挥中小银行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何中小银行如此受到重视?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此前曾透露,中国中小银行数量达4000多家,资产总额约占整个银行体系的四分之一,是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长期以来,中小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中小银行发展亦面临挑战。尤其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对中小银行扩表的现实需求,与中小银行资本金不足的约束形成直接矛盾。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53%。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相对短缺,补充渠道相对有限,资本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记者表示,加之中小银行当前经营压力增大,不良贷款率也有所回升,现阶段加大资本补充有利于其经营稳定,并更好发挥此类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针对这一状况,有关部门已制定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旨在让中小银行有充足“弹药”,“心有余力也足”地为中小微企业“输血”。
一段时间以来,各金融管理部门对此亦动作不断。如中国央行4月份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长期资金约1亿元;中国银保监会则表示将继续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发行各种资本补充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等,加大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
具体措施包括: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资源潜力给予支持;加强监管和全过程审计监督等。
温彬分析称,将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不仅拓宽了地方专项债使用范围,同时也扩大了中小银行进一步利用可转债方式补充资本的途径。在以往,通常上市银行才可发行可转债,此举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降低了可转债发行门槛。通过发行可转债,中小银行可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从而进一步夯实优化自身资本结构。
在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部分析师秦泰看来,本次会议宣布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是货币政策“直达实体”导向的延续。
秦泰指出,地方中小银行通过对当地的深度经营,相较于大行更能发现当地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亮点,并通过信贷予以支持。鉴于本次疫情冲击中受损最大的是地方中小微企业,中小银行接受专项债注资后,有助于其在自身化解风险同时,有更充足资金支持当地企业,助力实现“六稳”“六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