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0, 2025
Home文友庭院一把蒲扇话当年

一把蒲扇话当年

近日,在清理手机垃圾时,无意间发现一张四年前拍的旧照,父亲正拿着一把蒲扇给火炉煽风,准备练炭火气功。瞬间触动了我遥远的记忆,还记得祖父母经常在黄昏关店后,摆了两张藤椅在店屋前的五脚基坐着纳凉,祖母把我抱在她腿上,一边轻摇蒲扇驱赶蚊虫,一边和祖父谈古论今话家常。
我曾把大约五岁大的小孙女,抱在腿上坐,暗忖当时的我也是一样的年纪吧。老人家谈论的话题当然我不懂啦,只是把当时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放学后经常到隔邻不远的咖啡店串门,店主是海南人,浓眉大眼,头发有些卷曲,他的两个男孩是我的玩伴。有时玩伴不在,他知道我酷爱看连环画,就吩咐我自己到楼上去看,楼下不时飘来咖啡的香味,提神醒脑。
记得看的是西游记,其中有一本《火焰山》,讲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一把神奇的扇子,启发我无限遐想。这些引人入胜的连环画,陪我度过许多愉快的阅读时光。
六年级时,开始阅读三国演义,是那种有注译的古本大字版,没耐心从头看到尾,只拣喜欢的章回来读。最喜欢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青年儒将周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诸葛孔明手摇鹅毛扇,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初中一时,喜欢上唐诗宋词和武侠小说。
杜牧笔下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牵牛织女,百无聊赖扑打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排遣心中寂寞;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在“山房客至”扇面上赋诗:“红树黄茅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篱笆。合村会议无他事,定是人来借看花。"其诗情与画意,相映成趣。
《射雕英雄传》里的铁掌帮帮主裘千仞,身穿黄葛短衫,右手挥着一把大蒲扇,金庸先生细腻描述的人物,鲜活生动,令人难忘。
在我接触过的蒲扇之中,有一把是我最不能忘怀的……
我开始去堂伯父家玩是什么时候,已不记得了。之后才知道他年轻时做过裁缝,因医治眼睛手术失败,导致双目失明,堂哥一家非常欢迎我来陪伴他们的父亲,当时也没感觉到他生活在黑暗世界是多么的寂寞和孤单。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电风扇也属于奢侈品,见到他总是手摇一把蒲扇,驱蚊散热。
每周大约会去两三次,他经常讲些原乡的故事,教我唱客家山歌,歌词押韵、诙谐有趣,可惜我大都忘掉了。他有一台手风琴,我知道他经常拉的曲子是《送君》,因听惯了妈妈哼唱,可是拉来拉去他都拉不全。我觉得好玩,就央求父亲也给我买了一台,自己在家偷偷地练习。当我学会拉完整首曲子的时候,借了他的手风琴拉给他听,有点炫耀的意思,而今才后悔当初没考虑到他的感受,实在不该。
高中毕业后,恰好堂伯夫妇和二堂哥结束故乡面店生意,准备赴雅加达,然后转去打横市(Tasikmalaya)与大堂哥同住,父亲拜托他们携带上我。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大都市闯荡,经过一年多的碰壁,终于考入一家外企任职,开始了我长达近40年的打工生涯。
1978年9月的回历开斋节假期,我和几位同事借用公司的车自驾游,从中爪哇旅游回程时经过打横去探望堂伯一家人。
与我别离三年多的堂伯父一听到我进来了,大喊一声我的小名,手摇蒲扇上前一步,把我紧紧抱住,一旁的同事们看得哈哈大笑!这位盲眼堂伯拖住我谈至深夜,他特意传授我择偶要诀,要善良、富有同情心、会做饭,还要臀部丰满!
再见到他时,大约是在90年代初。二堂哥结婚后,在芝比农那一区开了一家专售建筑材料的店铺。有一回,堂伯夫妇到二堂哥店里小住几天,我们就开车恭送祖父母去叙旧。自从1975年分别,他们叔侄已有十多年没见面,格外高兴。畅谈当年从中国广东大埔一路南来、最后落脚在廖省小县城开办中药店的艰辛岁月,那一次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的会面。祖父母仙逝后不久,堂伯父也安然离世。但愿他们在天堂重聚言欢!
时光不断流转,花开花落,寒来暑往,当年手拉风琴的少年郎,而今也已不复旧模样。然而,儿时的丝丝缕缕,已在脑海悄然烙下时光偷不走的回忆。

作者: 苏歌

RELATED ARTICLES

月落湖

秋凉好读书

生活是美好的

- Advertisment -spot_img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