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习惯方式大不相同,仅仅在父与子两代人之间,差别就很大。我们以前对待左邻右舍、长辈、亲戚、朋友,见面了都会点头问候,开口先叫对方,显得祥和、欢乐融融、礼貌、生活富有情趣、有人情味。今天生活条件水平素质提高了,然而,礼仪态度风范却也简单了。邻居几乎大家互不相识,亲戚碰上了面顶多点个头,露一露笑容就算数。不管在室内或者室外,公共场所还是公园、餐厅,都会看到有很多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在凝神专注定精在划手机。
许多新的设备媒体,网络、电视机、平板电脑、电子辞书和智能手机等等给人们带来了快捷方便,生活上与过去传统的方式很不相同,年轻人不太爱阅读书报和杂志,因为想阅读关于任何一方面的信息网络里有的是。想看世界上什么地区的风景照片博物馆里的稀奇珍藏品、动植物和海洋生物从网络上都能跨国界一网打尽视频上看到,比起传统的纸本阅读,丰富多彩和方便。
不过,大家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他们领悟和体会以及享受不到那种从阅读幻想中得到的乐趣,大家都把时间消磨在视频上,或者打电动游戏孤独单调自取娱乐,过着与世隔绝生活,几乎达到没有与人类直接交流,目中无人的地步了。想看什么电影听什么音乐歌曲都可以从网络上找,运动下棋对象都是电脑或手机,而不是人。生活达到了“机”不可失,一天若是没有手机似乎就很难生活了。
乘搭交通工具时在公共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地铁、高铁上几乎都是以耳机手机为伴,隔壁的人不管他是谁,几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与我完全无关联。
我以前在旅途中都认识了一些朋友,在一次独自前往彭谷卢兰Pangururan度假时,公车上与隔壁座位的一名马达民族学生回乡探亲聊天,他抵达了彭谷卢兰还得搭汽艇一个小时左右到他家乡西荷当sihotang探望他父亲,他热情地约我一同去他家乡做客,我随口就答应了,今晚先在他叔叔家彭谷卢兰过夜,他带我四周围散步,这里叫丹绒武雅tanjungbunga村庄,那边是琳萌limbong,是多峇湖水最深处的地方。沉静优美的夏梦诗samosir岛都是有椰子树的倩影伴随着,与绿岛小夜曲是另有一番风味的优美情调。这里只有一家华人餐馆,炒粿条和炒杂菜是马达民族最喜欢的口味,我这个华族“阿牛入乡记”给整个小镇的居民带来了投注的目光,因为这里几乎都没有华族过来旅游的。与他到华人餐馆吃了馄饨面和炒杂菜,夜晚就在他叔叔家住宿。由于两人都没有准备外套寒衣,深夜湖面上吹来的晚风特别沁骨寒心,又不好意思打搅他叔叔婶婶要被单盖,我们只好两个人拥抱着用身体的热能相互扭成一团,比女娲伏羲还紧密取暖睡觉,那份冷得脚在抽筋的感觉仍刻骨铭心。隔天早上他婶婶准备早餐,是蒸地瓜,甜酸辣椒江鱼仔配白饭和热黑咖啡。七点钟赶上了汽艇航向西荷当湖畔小镇(只有一班汽艇)。
抵达了目的地码头,需要步行一公里的石头道路,这是多峇湖畔一个种植蒜头的小乡镇,辽阔的蒜头田垄。陶渊明的《桃源行》“遥看一处攒银树,进入千家散花竹。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屋外起田园。”他父亲惊闻俗客争来集,手肘捧着一大把连茎带梗叶的蒜头和镰刀赶忙进来屋子招呼稀客,招待要我喝马达民族的苦咖啡,需要连咖啡渣一起咀嚼吃下去,他说现在正是丰收季节,我就要下田工作去了,你们随便聊天吧,那份纯真、热情、诚恳、敦厚的欢呼和招待。当时那个小镇还没有电流,尖尖的棕榈屋顶屋檐上挂满了整捆整捆丰收后的蒜头,需要高挂用风乾的方式,屋子下面有猪圈的马达屋。白天风和日丽清风凉爽,别有一番情韵,坐在客厅里颇有凉意,这里的光线都靠自然太阳月亮发出的光辉,没有月光的夜晚只有煤油灯、蜡烛和萤火虫。如今回忆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蒜园行》。我真的自己再也找不到再去一趟的路程了。(待续)
作者:彬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