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梨机场,航班的柜台前,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四周到处都是人。耳中听到的是普通话,收入眼帘的是印巴旅客。因已没剩下多少时间,所以一拿到登机卡,过海关后就直奔候机室了。上了机,坐定了,这七八个小时的航程,该如何利用?阅读那本早已经准备好的书?补补这几晚欠的睡眠债?看电影?这下,才知道自己多贪心。
把《澳纽文学》读了一半,看了部电影“第三种爱情”(应该是大陆影片吧)看完心中感触好大,这对男女主角的爱情遭遇,就如花儿绽放得最美丽的时候,被现实环境“採”下来了。他们那深深的伤痛是可以想象到的。需多久的时间才冲淡呢?但有一点,此“花儿”将会永誌二人心中,永远美丽不凋零。想来现实中,让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浪漫的爱情也将如花儿一样按自然定律,有开就有谢了。 睡了一觉,醒来已抵达新加坡了。我们只是过境,在候机室,巧遇对面邻居,大家谈及另一位在生病的邻居,真为他难过,又佩服他的坚强。
从新加坡到棉兰只有一个小时的航程,看看地上闪烁的灯光,天边还有夕阳的余晖,伴着前后左右座位传来的乡音,一会就扺达目的地。 踏上让棉兰人骄傲的新机场,想起当年建好启用后第一次来到,心中除了开心,还有无限的感触。 取了行李,出了海关,来接我们的grab司机已经在等了。走在一路时亮时暗、时平坦时如月亮表面的街道,一边听司机用他的观点角度来说近日的棉兰。
先到了小妹家,妹夫早已在门口等了,又特地去买了gedeh街的炒粿条给我们,很感谢他,可言谢又太见外,只好重复说:不好意思。上楼见了亲家姆,她仍如常地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这下仿佛时间就停留在那儿,自己也没有离开过。她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行动不方便,听说近日更少出门了。想起她一向来对我们家大大小小的关爱,如今自己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回家了,家是心所在,这下,就把心安在棉兰吧! 一回到家,忙着打开屋子里所有窗口,让空气流通,这回多亏老工人和女佣都来帮忙打扫,一个星期后,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以前。
买了张电话卡说是可以上网的。但我们家这一带的电话信号时有时无,接个电话或信息,还得如风水先生找龙穴这般,在屋子里到处遊走,找看那个角落信号强。这下开始过着没有Wi-Fi的日子。不但如此,家中电话也不能接通,问了电话局也没解决问题。除了出门或上小妹家吃饭,才可以回到“人间”,阅读答复一些信息邮件,跟那几位小人儿作视频;但是就算在小妹家,也不好老抱着手机在打字,虽然她早就把我当“来拜年”的黄鼠狼。
在家的日子,本来打算清理书信旧稿。一翻开本子,让文字带着往几十年前跑,最不是滋味的是翻到伤心的那几年,一下就把埋在心底的记忆给拉了出来,不想再翻, 还是看看书吧。近日手上有不少书,好开心。先翻林文月与董桥的,还有陈耀南教授的《古文今读》。教授常说读书是一种人生享受,满足自我是最高的层次,肯读书学习,有无限空间。而林文月说读书的乐趣是在于无所为而为。
读《茶味初见》,作者说好茶亦如好书好文章,能安抚平静人的内心。而品自己内心契合的茶,有说不出的亲近与甜畅。对哦,读一本与自己喜欢有共鸣的书,感觉也是一样的。再说好的热茶,是需要岁月的洗礼与雕琢,人又何尝不是呢。我的书,常分散在屋子里,有的书阅读时要坐在桌子,正经八百地边读边作笔记。有的在床边,那是适合睡前读的,有的在洗手间、有的在手袋包包,可以在车上路上读的。有的书我可以一目十行,有的却要重覆又重覆地读,慢慢去消化的。阅读时,喜欢让音乐飘在空气中。就这样,让我忘了今夕是何日。
近来天气酷热,就算在家,也只能躲在开着冷气的房间,一出房门,热气扑面,感觉好难受,但一想起那些在太阳底下及闷热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不敢再吭声抱怨。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环保与爱护地球成了我们每人的责任,自己又做了什么呢?
作者:阿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