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综合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31日指出,中国现行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不能互相替换。在各国加强免疫研究过程中,还没有足够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体人群进行第三剂疫苗接种;此外,从全球疫情以观,打完疫苗后又被感染的突破病例,已是常态,不是例外,但也强调,出现突破病例仍然是庞大疫苗接种群众当中的极少数,不是多数。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31日举行记者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画首席专家王华庆说明,如首剂次接种灭活疫苗的,后续只能用灭活疫苗完成第二剂次接种;首剂次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的,后续接种只能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完成。
依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建议,现阶段使用同厂家同品种疫苗接种,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时,后续也要用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完成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称,很多国家为应对疫情防控考虑接种加强针。目前所有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都会随时间下降,但免疫记忆仍然存在,所以一旦感染病毒,能在很短差不多一周时间,刺激起很强记忆反应,抗体会大幅度上升。
邵一鸣表示,完成免疫接种一年内的人,暂时没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但超过6到12个月、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及因工作之需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是否必要加强针或何时接种加强针,正在研究。据大量科研试验和国际研究经验,为了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接种,一般是使用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是否也可使用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科技界还没共识,所以大量的临床研究目前正在推进。
邵一鸣强调,新冠病毒疫苗是全球第一次在人体使用,临床试验显示,任一款新冠病毒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预防感染,但总的判断,各种变异病毒仍然在疫苗控制范围内,中国去年以来的防控措施,也仍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