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综合讯)随着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正在将证券监管政治化。据彭博社11月29日报道,在2020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草案后,众议院将于12月2日就草案进行投票。
根据法案要求,如果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连续三年无法审查上市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其审计记录,那么该上市公司的证券将被禁止在美国交易。然而,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未经监管部门许可,在中国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会计审计底稿。
因此,如果草案最终落实成法,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将遭到严格审查,其中部分“中概股”(资产、营业收入主要在中国境内的海外上市企业股票)或因无法达到监管要求而停牌甚至退市。
师出有名
美国制定《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导火索是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在遭到浑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做空后,瑞幸咖啡4月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存在伪造交易行为,涉及销售总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其中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大幅膨胀。
美国在中国公司财务造假之际制定相关监管法规确实无可厚非。该法案的共同提起者范·霍伦(Van Hollen)表示,“公开上市的公司都应遵守相同的标准,该法案对现状做出了改变,以便公平竞争,并为投资者提供了做出明智决定所需的透明度”。
然而,想要让中国公司遵守美国监管规则,美国立法者用退市威胁这种手段似乎搞错了重点。目前,中国公司之所以在财务公开方面游离于美国相关监管规则之外,是因为中美证券监管机构的沟通存在问题,中美双方始终没有就中国境内公司的会计审计底稿是否向境外监管机构公开这一问题达成一致。
此时,美国监管部门更应当借助这次中概股财务造假事件积极推动与中国监管部门的合作,而不是由美国立法者出台法律直接威胁中国企业。可以说,《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出台既不治标也不治本,甚至会恶化两国监管部门的合作环境,引发对抗情绪。
目的不纯
其实,美国方面始终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反而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证券监管政治化倾向。在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问题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克莱顿(Jay Clayton)甚至发出警告称,“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
此外,在《外国公司问责法》中,有许多条款显然是针对中国而设置的。例如,法案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它们是否为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并要求公司披露董事会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名单,以及公司章程中是否包含中国共产党党章内容。
美国这种不理智的态度令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十分恐慌。自5月草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以来,包括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京东、网易在内的10家中概股企业已经在香港二次上市,其中新东方赴港二次上市时,因股价超越腾讯,成为史上最贵港股。
其实,体量较大的中概股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目前,美国市场仍有三百余只中概股,但是其中市值最大的10只中概股占总市值的三分之二左右。在这10只中概股中,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已于近两年赴港二次上市,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石油早已在A股或港股上市,只有台积电、拼多多、贝壳、蔚来四家企业在美国一家市场上市,较为依赖美国证券市场的融资。
巧合的是,中国本土资本市场也已经做好了迎接中概股的准备。由于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已经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完成了上市规则改革,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可以在港股或A股市场上市。可以说,资质较为优秀的中概股回归本土资本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
因此,如果美国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那么在无法满足美国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更多的中概股将别无选择,只能从美国退市,回归本土资本市场。而在中概股回归的大潮中,美国将不得不面临“鸡飞蛋打”的局面,承担监管政治化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