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柏林讯)印度与中国解放军近期在具有主权争议的加勒万河谷地区爆发50年来最严重的流血冲突,印度死亡20人。事件引发印度民众17日反华示威,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战略事务专家卡纳德(Bharat Karnad)指出,印度政府必须以具有实际意义的方式回应此事,否则将失去现有民意支持。
专家向德国之声表示,过去印度一直主张在印太政策中必须要有中国的参与,这个态度和美国截然相反。但是在双方边界冲突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印度有可能转向。
德国外长这时则跳出来表示会介入中印协调,避免冲突升级。
德国外长马斯周三(6月17日)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表示,就中印边境冲突表示担忧,并正在与中印两国进行对话。
他说:“这是两个大国,如果真的导致军事升级,我无法想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冲突。因此,我们正努力在各个层面对双方施加影响力,以缓和局势。”
他也说:“整个国际社会不同国家都期望,印度和中国不要陷入不仅影响两国,而且影响整个地区的冲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影响双方,发出明确的信息,希望这场冲突得到控制,不会进一步升级,特别是不会出现军事升级。”
反华情绪可能将印度推向美国
德国政治与科学基金会的南亚问题专家瓦格纳说,中印双方已就边界问题签署过5个协议,但都还未能从根本上化解争端的实质,“双方都致力于,在争议地区活动时,尽量避开对方,否则就会陷入高度紧张。”
瓦格纳猜测,中方可能要做出更大些的让步。“中国不希望印度因为这个事件继续增强反华情绪。目前,印度民间已有中国抵制印度产品以及投资者的抱怨。现在20名士兵死亡,印度国内反华声浪会进一步增强。而反华情绪会将印度推向美国一边。”
瓦格纳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会尽一切力量阻止印度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印方会要求中国军队撤回到5月5日之前的区域,瓦格纳说,“20名士兵是谈判的砝码,虽然印度没有军事实力迫使中国就范,但有着道德力量的支持。如果中国拒不接受印方的要求,印度可能将改变其对华政策。”
直到目前,印度对华政策的大方向是“不与中国为敌”,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迄今还只是一个设想,尚未演变成一个军事联盟,没有举行过军事演习。它也未能将印度发展成可靠、积极的成员。瓦格纳说:“但印太战略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军事)联盟。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中印态度依旧强硬
周三(6月17日),中国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就冲突进行了电话沟通。王毅要求“印方对此开展彻底调查,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确保此类事件不得再发生”。
王毅将责任归在印方,表示其一线边防部队“公然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现地局势已经趋缓情况下,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甚至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进而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印度总理莫迪则表态称,印度不会再领土完整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士兵们在中国边境的牺牲不会白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印度都有能力做出相应的回答。”。莫迪在周三主持各邦首席部长会议时发表全国电视演说,作出此回应。
高山之巅的夜战
《卫报》和《金融时报》率先援引印度媒体,披露了一些造成印中两国士兵伤亡的冲突细节。
《卫报》援引印度媒体的消息称,印中双方士兵多数伤亡都是由于“失足”造成的。《卫报》在6月17日的报道中说,均未携带枪支的印中双方士兵在陡峭的山脊上用拳脚、铁棍和石块相互攻击,导致很多士兵失足坠落,造成严重伤亡。
报道还提及印度总理莫迪在事件发生后的首次公开表态。莫迪表示,印度士兵不会“枉死”;他还表示,印度将捍卫“每一寸领土,每一块石头”。
《金融时报》也在17日的报道中说,尽管北京迄今为止还没有证实中国军队是否有人员伤亡,不过报道援引印度方面的消息称,双方士兵15日夜间在海拔4200多米的加勒万河谷边上的山脊上展开了一场肉搏。
报道说,双方用“拳头”、“石块”和“缠绕铁丝的棍棒”等原始武器相互攻击,结果造成很多士兵坠落山谷,以致重伤或死亡。
冲突引发印度东部城市帕特纳和北方邦的坎普尔17日爆发反华示威,有示威者当众焚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肖像,并有人呼吁抵制中国产品。印度发行量最大英文报纸《印度时报》17日还发表社论,强烈呼吁印度当局维护国家尊严,对中共政府做出外交反制。
据《美国之音》报导,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战略事务专家卡纳德表示,印度军人被非常野蛮的方式杀死,事件将印度政府“逼到墙角”,印度政府必须以具备实际意义的方式做出反应,否则将失去现有的民意支持。卡纳德强调,“任何没有让中国撤出加勒万河谷的方案,印度都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