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综合讯)6月16日至18日,中美两国高官“突然”就中美关系和贸易问题举行会面和表态。6月16日和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应约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夏威夷举行对话,双方就中美关系与地区问题除交换意见、各表立场外显然并无收获。之后,北京时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则公开表示,“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应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
面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打击,以及美国对中国不断的政治干预和对经济遏制,中美原先在1月份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简称贸易协议)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所谓的干扰也似乎难以排除。
按照现有贸易协议,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两年内,中国应确保在2017年金额的基础上,从美国多购买和进口至少2,000亿美元产品,其中第一年,也就是2020年,中国需要多完成约767亿美元的进口金额。其中包括:工业制成品329亿美元,农产品125亿美元,能源185亿美元,知识产权及服务类产品128亿美元。
由于贸易协议是以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产品约1,303亿美元的金额为基础计算的,因此如果按照贸易协议执行2020年中国对美国进口额应为达到约2,070亿美元。然而,由于几乎贯穿2019年全年的中美贸易战影响,实际上2019年的中国对美进口金额只有1,227亿美元,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20.9%。这就意味着,2020年中国对美产品的进口需要新增近843亿美元,达到60.5%的快速增长,才能兑现现有贸易协议。
可以说中国为避免中美贸易战的全面爆发做出了妥协,甚至被中国的激进人士认为这是与美国签订了“城下之盟”。为此中国政府一度在谋求积极扩大对美国粮食、肉类、能源产品的进口的同时,加大金融服务产业的对外开放,以期兑现目标。虽然一切都显得十分艰难,但是并非不可实现。
然而,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改变了一切。中国由于严格防控疫情的需要导致了经济停滞。在这种背景下,中美贸易更加雪上加霜。2020年一季度中美贸易总值只有约93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3%。其中,自美进口只有不足268亿美元。距离贸易协议要求的2020年完成2,070亿美元的自美进口商品金额,还差1,802亿美元。这意味着,在未来的9个月内,中国需要对美进口月均增长幅度需要达到96%以上。这已经是一个几乎难以完成的增长目标。
进入4月以来,形势则变得更加严峻。尽管中国经济已经从疫情中走出,经济开始复苏,但是由于美国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对国内疫情的失控,导致了美国股市的动荡、美联储无向量“滥发”美元救市,以及美国内部的社会动荡等一系列事件。特朗普政府不仅没有履行对中国取消制裁的承诺,反而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赢得竞选,开始不断“抹黑”中国,在香港、台湾、南海问题上设置干扰。
于是4月和5月两个月中美贸易再次跌入冰点。2020年前5个月,在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迅速增加的同时,中国与美国贸易总值却下降了9.8%。其中,4月和5月中国自美国进口产品金额只有约182亿美元。这意味着,按照原有贸易协议在未来的7个月内,中国需要对美进口月均增长幅度需要达到125%以上。即使中国此时加速扩大对美国价值1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口,以及金融服务开放,截至2020年底,之前贸易协议设定的目标也只是杯水车薪。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谈判协议的目标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在此时,根据现实的疫情情况重新制定更合理“贸易”目标,其实已经成为了中美双方最理智的选择。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进入5月底,以及6月以来,不仅“孟晚舟事件”依然未能得到解决,反而美国再次将中国的13所高校,以参与中国军工科研为由列入了“实体名单”,并将制裁延伸到人员交流、基础科研、以及相关中国国内经济领域。特朗普政府不禁想用贸易战遏制中国,更希望借此转移美国国内的不满。中美关系正在从“贸易战”滑向一场新的“冷战”。
下一步是修改原先贸易协议,还是不断加码制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中美双方还在努力保持着对话,但是在相互指责中,中美双方都在将贸易协议赋予更多的政治条件。贸易战在中美双方国内政治氛围和经济需求的催动下,正在面临更多不确定的因素。时隔数月之后,随着疫情的变化,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再次严重衰退和竞选的白热化,2020年下半年中美贸易的战烽烟或将再次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