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兰独立广场〇公里一直向南走,如果看到荷殖民时期留下的洋楼群,再看到卖菜的市场即是巴刹,正好是四公里,就到了甘光峇鲁,我的家园,我的家。他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父亲17岁那年,漂洋过海,从福建南来经过半个多月才抵达棉兰。22岁立业成家,就在此定居。
日治时期,母亲经常踏着脚车去Amplas Patumbak的农村买米,地瓜,鸡蛋等食物。印尼独立后,开了间小杂货店,父亲并有十多辆三轮车出租。1953年某一天晚上,我家对面发生大火,其中有屋主侯氏因惊慌过度,忽忙中抱着抱枕冲出门外,到了外面,才发现抱的不是儿子,急得大哭,说时迟那时快,从人群中冲出一位青年直跑进火场把孩子抱出来。侯氏又感动的痛哭流涕并感激那年轻人的应勇作为,年青人也受到群众的表扬。我们也被父母叫醒又牵着一只狗走出屋外,看到屋外好多狗围圈狂吠着,因火势猛烈而不敢接近。经过大家的抢救,火势才慢慢减弱,大家也都回屋睡觉,一共烧毁了数间民房。镇上有间大华学校因日治时期,有许多失学与超龄儿童,所以学校白天,晚上也上课,旨在给予工作的青年有学习的机会。课余时教师们喜欢到我家闲谈,学校也有篮球队、歌咏队,经常会听到大哥哥,大姊姊嘴上哼着“炉火通红,巨轮转动,歌声响亮……。1965年风云突变,我家也遭遇严重的破坏,关门不能做生意了。两年后,东山再起,重开门面。上世纪七十年代,镇上变化很大,我家后面的果园,园主把它卖了改建卅多间的住宅区,对面的拿督广场也被洪建筑商建了百多间的住宅区。棉兰市第一座动物园也建在镇上。有朋自远方来,我会带他们去参观。
1990年为了美化市容市貌街道,两旁的房屋都后撤8米,因各自改建,所以参差不齐,有的二层楼,也有的三层楼。1992年修路栽树,大路成了双线路从Sakti Lubis街向左一直向日里大走,过去是空地,荒地,菜园。现在新建成楼房。人口增多,生意也有了起色,人来人往车水马龙。1998年金融风暴,加上社会秩序不稳定,生意萧条经济衰退。2003年电器行业如雨后春笋,到处林立,我们买电器不必到市内购买了。2020至2022年,新冠疫情肆虐,科技发达上网购物逼使许多行业关门。比如旅行社,摄影,影印店,杂货店。走在路上能看到好多出租,出售房屋的广告。
每天,清晨一觉醒来,推开窗口,直入我的视野的是茂密的、绿色的树叶在晨风中摇曵,树下有许多落叶。有几个清道夫在扫马路。远处旭阳的光芒从树叶缝隙中透露过来。虽然经过多年的变迁事故,我始终热爱我的家园,生于斯长于斯的美丽家园!
作者:关凤英